close

來跟大家說說,對於勝利營地,阿富汗的看法

以軍事政治情況,人文背景為題材,一向是美國紀錄片的重要類型。尤其是911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,許多紀錄片都是以中東及阿拉伯世界為背景。而在七年前伊拉克戰爭爆發之後,數以百計的紀錄片以該戰事及伊拉克為主題。從2004年到去年,幾乎每年日舞影展、翠貝卡影展、及各個獨立製片平台都至少有5部的影片是關於伊拉克戰爭的。許多紀錄片工作者拿起輕巧的數位攝影機就千里迢迢前往中東研究、拍攝,只要能夠深入當地的政治情況,找到一些具有人道精神的主題及角色,通常就可以刻畫出有意思的故事。而因為這類型受到大眾關注而成為“顯學“,也因此具有某種程度的商業價值。然而,隨著伊拉克戰爭的邁向尾聲,阿富汗戰爭的情勢高漲,戰爭類紀錄片的題材漸漸轉向,也有愈來愈多電影工作者到阿富汗去”取經“了。

這類戰爭紀錄片事實上對美國社會大眾的影響力是很深遠的。他們長期在當地觀察、拍攝,對實際情況的瞭解比起決定政策的政府官員有過之而無不及。同時,這些紀錄片也提供了不同的觀點,讓不同意見的大眾可以多加瞭解並討論甚或辯論。這些影片的存在正展現了一個多元及成熟民主的社會。

2005年,正當美國社會對伊拉克戰爭的問題展開激烈辯論,紀錄片工作者蜂擁至伊拉克拍片之際,一個年過半百的電影系所教授兼資深紀錄片剪輯師- 卡洛(Carol Dysinger ) 卻默默地拿起攝影機,自願到無人問津的阿富汗去找題材拍攝。她想:為什麼大家都不關心阿富汗,以及911幕後主使賓拉登的蹤影?而支持恐怖行動的組織塔利班正在阿富汗壯大,美國當地的駐軍又在那裡做什麼?

她想:好,我已超過中年,單身,又沒有小孩,我不現在行動要誰來做?於是她就搭上前往杜拜的班機,輾轉來到阿富汗的首都卡布爾。卡洛在當地跟隨美國的駐軍顧問團,觀察他們與阿富汗國家政府軍的互動及合作關係,她一共去那裡拍攝了五年,每次去美軍駐守的軍營待上數個月,睡在沙發上,或帳篷的軍毯上,到處跟著軍隊拍。她的耐心帶來了巨大的成果。她甫完成的作品”Camp Victory, Afghanistan,” 把五年來的戰事演變,描繪地十分精闢,更重要的是,她細細觀察一位極為獨特的阿富汗將軍,及他跟美軍的互動,讓觀眾清楚地看到他獨特堅毅的性格,及兩國在文化、軍事概念的種種差異,卻又在異中求同的合作情誼。”Camp Victory, Afghanistan” ...


請來逛逛我的露天拍賣INDAHMU.CO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amugmail 的頭像
    kamugmail

    吱喳電影街

    kamugma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